在布尔什维克成功夺取政权后,他们很快就发现一个朴素的道理:打江山容易,坐江山难。尤其是对性质特殊的他们来说,在从前的历史中,没有任何经验可供他们参考,他们必须靠自己的摸索和实验。
在最开始的时候,严峻的形势并没有给他们实验的机会,因为战争带来的生存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,为了最基本的生存问题,最初的苏联在1917-1921年期间实行的是一种战时政策。他们将土地,银行,工业,对外贸易全部收归国有,并且向农民强征战时必须的农产品,作为补偿,他们打算利用自己手中的工业制成品来、补偿回馈农民,但是事实证明他们没能兑现自己的打算,因为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,战端一开,全国的工厂都必须为前线服务。
1921年,国内国外的形势已经没有那么严峻了,列宁决定从实际出发,允许在部分领域恢复资本主义,私人也可以经营小工厂,农民可以去卖他们的作物。这种政策被称为“新经济政策”。在新经济政策下,苏联依旧控制着土地所有群啊,控制着银行,重工业和运输业。
列宁允许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,这并不意味这马克思在苏联的消亡,列宁对此打过一个比方:退后一步,是为了前进两步。
列宁晚年最喜欢的一位苏联领导人是布哈林,他也是新经济政策的倡导者,他相信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有很大几率成功的。不过,1925年列宁逝世后不久,布哈林就败在了斯大林的手中,而斯大林的上台则在某种意义上宣告着列宁“人亡政息”,斯大林不打算继续采用列宁的经济政策。
斯大林的打算是将工业和工业都牢牢握在莫斯科的手中,实行一种中央集权式的经济,斯大林控制农业的方式非常著名——土地集体化。
在五年计划开始之后,对这种政策反对最为强烈的人当然是那些“富农”,他们无法容忍自己和贫农一样加入集体农庄,享受同样的待遇。他们的应对措施是烧毁房屋,毒死自家的牛,散布谣言。而苏联对他们的反制措施则是把他们赶出村长,送到西伯利亚。
在后来德国人到来时,有相当多数量不满斯大林政策的人,联合那些在西伯利亚的流放者,以及非俄罗斯族的少数民族为纳粹德国的入侵提供了帮助。
列宁苏联西伯利亚斯大林布哈林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